?倦鳥正吻著天空01 在那個夏天之前,陸..
生
巴金(1904~2005),四川成都人,作家、翻譯家。有長篇小說《激流三部曲》,散文集《海行雜記》、《隨想錄》,譯作《往事與隨想》、《處女地》等。
死是謎。有人把生也看作一個謎。
許多人希望知道生,更甚于愿意知道死。而我則不然。我常常想了解死,卻沒有一次對于生起過疑惑。
世間有不少的人喜歡拿“生是什么”、“為什么生”的問題折磨自己,結果總是得不到解答而悒郁地死去。
真正知道生的人大概是有的;雖然有,也不會多。人不了解生,但是人依舊活著。而且有不少的人貪戀生,甚至做著永生的大夢:有的乞靈于仙藥與術士,有的求助于宗教與迷信;或則希望白日羽化,或則禱祝上登天堂。在活著的時候為非作歹,或者茹苦含辛以積來世之福——這樣的人也是常有的。
每個人都努力在建造“長生塔”,塔的樣式自然不同,有大有小,有的有形,有的無形。有人想為子孫樹立萬世不滅的基業;有人愿去理想的天堂中做一位自由的神仙。然而不到多久這一切都變成過去的陳跡而做了后人憑吊唏噓的資料了。沒有一座沙上建筑的樓閣能夠穩立的。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訓。
一百四十幾年前法國大革命中的啟蒙學者讓·龔多塞不顧死刑的威脅,躲在巴黎盧森堡附近的一間頂樓上忙碌地寫他的最后的著作,這是歷史和科學的著作。據他說歷史和科學就是反對死的斗爭。他的書也是為征服死而著述的。所以在寫下最后兩句話以后,他便離開了隱匿的地方。他那兩句遺言是:“科學要征服死,那么以后就不會再有人死了。”
他不夢想天堂,也不尋求個人的永生。他要用科學征服死,為人類帶來長生的幸福。這樣,他雖然吞下毒藥,永離此世,他卻比誰都更了解生。
科學會征服死。這并不是夢想。龔多塞企圖建造一座為大眾享用的長生塔,他用的并不是平民的血肉,像我的童話里所描寫的那樣。他卻用了科學。他沒有成功。可是他給那座塔奠了基石。
這座塔到現在還只有那么幾塊零落的基石,不要想看見它的輪廓!沒有人能夠有把握地說定在什么時候會看見它的完成。但有一件事實則是十分確定的:有人在孜孜不倦地努力于這座高塔的建造。這些人是科學家。
生物是必死的。從沒有人懷疑過這天經地義般的話。但是如今卻有少數生物學者出來企圖證明單細胞動物可以長生不死了。德國的懷司曼甚至宣言:“死亡并不是永遠和生物相關聯的。”因為單細胞動物在養料充足的適宜的環境里便能夠繼續營養和生存。它的身體長大到某一定限度無可再長的時候,便分裂為二,成了兩個子體。它們又自己營養、生長,后來又能自己分裂以繁殖其族系,只要不受空間和營養的限制,它們可以永遠繼續繁殖、長生不死。在這樣的情形下面當然沒有死亡。
拿草履蟲為例,兩個生物學者美國的吳特拉夫和俄國的梅塔尼科夫對于草履蟲的精密的研究給我們證明:從前人以為分裂二百次、便現出衰老狀態而逼近死亡的草履蟲,如今卻可以分裂到一萬三千次以上,就是說它能夠活到二十幾年。這已經比它的平常的壽命多過七十倍了。有些人因此斷定說這些草履蟲經過這么多代不死,便不會死了。但這也只是一個假定。不過生命的延長卻是無可否認的。
關于高等動物,也有學者作了研究。現在雞的、別的一些動物的、甚至人的組織(tissue)已經可以用人工培養了。這證明:多細胞動物體的細胞可以離開個體,而在適當的環境里生活下去,也許可以做到長生不死的地步。這研究的結果離真正的長生術還遠得很,但是可以說朝這個方向前進了一步。在最近的將來,延長壽命這一層,大概是可以辦到的。科學家居然在顯微鏡下的小小天地中看出了解決人間大問題——生之謎的一把鑰匙。過去無數的人在冥想里把光陰白白地浪費了。
我并不是生物學者,不過偶爾從一位研究生物學的朋友那里學得一點點那方面的常識。但這只是零碎地學來的,而且我時學時忘。所以我不能詳征博引。然而單是這一點點零碎的知識已經使我相信龔多塞的遺言不是一句空話了。他的企圖并不是夢想。將來有一天科學真正會把死征服。那時對于我們,生就不再是謎了。
然而我們這一代(恐怕還有以后的幾代)和我們的祖先一樣,是沒有這種幸運的。我們帶著新的力量來到世間,我們又會發揮盡力量而歸于塵土。這個世界映在一個嬰孩的眼里是五光十色;一切全是陌生。我們慢慢地活下去。我們舉起一杯一杯的生之酒盡情地飲下。酸的、甜的、苦的、辣的我們全嘗到了。新奇的變為平常,陌生的成為熟習。但宇宙是這么廣大,世界是這么復雜,一個人看不見、享不到的是太多了。我們仿
本文由【m.yykqzs.com情感故事】為您整理搜集!
死是謎。有人把生也看作一個謎。
許多人希望知道生,更甚于愿意知道死。而我則不然。我常常想了解死,卻沒有一次對于生起過疑惑。
世間有不少的人喜歡拿“生是什么”、“為什么生”的問題折磨自己,結果總是得不到解答而悒郁地死去。
真正知道生的人大概是有的;雖然有,也不會多。人不了解生,但是人依舊活著。而且有不少的人貪戀生,甚至做著永生的大夢:有的乞靈于仙藥與術士,有的求助于宗教與迷信;或則希望白日羽化,或則禱祝上登天堂。在活著的時候為非作歹,或者茹苦含辛以積來世之福——這樣的人也是常有的。
每個人都努力在建造“長生塔”,塔的樣式自然不同,有大有小,有的有形,有的無形。有人想為子孫樹立萬世不滅的基業;有人愿去理想的天堂中做一位自由的神仙。然而不到多久這一切都變成過去的陳跡而做了后人憑吊唏噓的資料了。沒有一座沙上建筑的樓閣能夠穩立的。這是一個很好的教訓。
一百四十幾年前法國大革命中的啟蒙學者讓·龔多塞不顧死刑的威脅,躲在巴黎盧森堡附近的一間頂樓上忙碌地寫他的最后的著作,這是歷史和科學的著作。據他說歷史和科學就是反對死的斗爭。他的書也是為征服死而著述的。所以在寫下最后兩句話以后,他便離開了隱匿的地方。他那兩句遺言是:“科學要征服死,那么以后就不會再有人死了。”
他不夢想天堂,也不尋求個人的永生。他要用科學征服死,為人類帶來長生的幸福。這樣,他雖然吞下毒藥,永離此世,他卻比誰都更了解生。
科學會征服死。這并不是夢想。龔多塞企圖建造一座為大眾享用的長生塔,他用的并不是平民的血肉,像我的童話里所描寫的那樣。他卻用了科學。他沒有成功。可是他給那座塔奠了基石。
這座塔到現在還只有那么幾塊零落的基石,不要想看見它的輪廓!沒有人能夠有把握地說定在什么時候會看見它的完成。但有一件事實則是十分確定的:有人在孜孜不倦地努力于這座高塔的建造。這些人是科學家。
生物是必死的。從沒有人懷疑過這天經地義般的話。但是如今卻有少數生物學者出來企圖證明單細胞動物可以長生不死了。德國的懷司曼甚至宣言:“死亡并不是永遠和生物相關聯的。”因為單細胞動物在養料充足的適宜的環境里便能夠繼續營養和生存。它的身體長大到某一定限度無可再長的時候,便分裂為二,成了兩個子體。它們又自己營養、生長,后來又能自己分裂以繁殖其族系,只要不受空間和營養的限制,它們可以永遠繼續繁殖、長生不死。在這樣的情形下面當然沒有死亡。
拿草履蟲為例,兩個生物學者美國的吳特拉夫和俄國的梅塔尼科夫對于草履蟲的精密的研究給我們證明:從前人以為分裂二百次、便現出衰老狀態而逼近死亡的草履蟲,如今卻可以分裂到一萬三千次以上,就是說它能夠活到二十幾年。這已經比它的平常的壽命多過七十倍了。有些人因此斷定說這些草履蟲經過這么多代不死,便不會死了。但這也只是一個假定。不過生命的延長卻是無可否認的。
關于高等動物,也有學者作了研究。現在雞的、別的一些動物的、甚至人的組織(tissue)已經可以用人工培養了。這證明:多細胞動物體的細胞可以離開個體,而在適當的環境里生活下去,也許可以做到長生不死的地步。這研究的結果離真正的長生術還遠得很,但是可以說朝這個方向前進了一步。在最近的將來,延長壽命這一層,大概是可以辦到的。科學家居然在顯微鏡下的小小天地中看出了解決人間大問題——生之謎的一把鑰匙。過去無數的人在冥想里把光陰白白地浪費了。
我并不是生物學者,不過偶爾從一位研究生物學的朋友那里學得一點點那方面的常識。但這只是零碎地學來的,而且我時學時忘。所以我不能詳征博引。然而單是這一點點零碎的知識已經使我相信龔多塞的遺言不是一句空話了。他的企圖并不是夢想。將來有一天科學真正會把死征服。那時對于我們,生就不再是謎了。
然而我們這一代(恐怕還有以后的幾代)和我們的祖先一樣,是沒有這種幸運的。我們帶著新的力量來到世間,我們又會發揮盡力量而歸于塵土。這個世界映在一個嬰孩的眼里是五光十色;一切全是陌生。我們慢慢地活下去。我們舉起一杯一杯的生之酒盡情地飲下。酸的、甜的、苦的、辣的我們全嘗到了。新奇的變為平常,陌生的成為熟習。但宇宙是這么廣大,世界是這么復雜,一個人看不見、享不到的是太多了。我們仿
本文由【m.yykqzs.com情感故事】為您整理搜集!
聯系方式
提示:聯系我時,請說明在杰姆小屋看到的,謝謝!
發布評論:



